摘要
簡介(Introduction)
「心血管疾病主題式資料庫」上架於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全民健康保險保險人資訊整合應用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服務中心」),由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衛生福利中央健康保險署合作建置,屬於2021-2024『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跨部會計畫之分項計畫,此資料庫涵蓋三個檔案,分別為「心血管疾病主檔(Main file of CVD database)」、「心血管疾病對照檔(Control file of CVD database)」以及「檢驗檢查檔(Declaration data for laboratory tests)」,納入世代為2017年1月1日起首次診斷為心血管疾病個案以及對照個案,資料截止日期為2022年12月31日。
「心血管疾病主檔」是運用服務中心之是運用服務中心之門診處方及治療明細(102)檔「國際疾病分類號」與住院醫療費用清單明細(105)檔「主次診斷代碼」符合心血管疾病ICD-10-CM範圍,且一年內門診診斷3次(含)以上或住院診斷至少1次者,定義為心血管疾病患者,並以「保險對象資訊(201)檔」為判斷依據,若有下列條件者排除:(1)性別、出生年月不詳者;(2)年齡小於18歲或大於100歲者;(3)罹病日期(INDEX_DATE)大於健保轉出日期(OUT_DATE);(4)罹病年(INDEX_YEAR)小於2016年者,心血管疾病主檔納入2,075,028名患有心血管疾病個案。
「心血管疾病對照檔」是依據心血管疾病主檔中每位患者的性別、年齡、罹病年為基準進行 1:1 配對,納入2,075,028名對照組個案,在心血管疾病對照檔中,若個案出生日期在資料起始日期(2017/01/01)之前,則罹病日期為資料起始日至健保轉出日期之間的隨機日期;若個案出生日期在資料起始日期(2017/01/01)之後,則罹病日期為出生日期至健保轉出日期或資料截止日期(2022/12/31)之間的隨機亂數日期。
「心血管疾病主題式資料庫」優勢在於涵蓋「檢驗檢查檔」,此檔案是運用「檢驗(查)結果上傳資料明細(401)檔」和「檢驗(查)結果上傳資料明細(402)檔」進行整合與資料清理。由於原始資存在相同的檢驗項目中單位及名稱不一致,故針對心血管疾病相關之檢驗檢查資料進行標準化整理,方便資料使用者運用分析。
註:心血管疾病ICD-10-CM包含G45, G46, H34.0, I05, I06, I09.9, I09.81, I09.89, I11.0, I13.0, I13.2, I20-I25, I26.9, I26.92, I26.99, I27.82, I42.0, I42.5-I42.9, I43, I48, I50, I60-I69, I70, I71, I73.1, I73.8, I73.9, I77.1, I79.0, I79.2, K55.1, K55.8, K55.9, P29.0, Q20, Q22, Q23, Q24, Q25, T80.0, T81.718A, T81.72XA, T82.817A, T82.818A, Z95.8, Z95.9。
收錄內容(Data Collected)
心血管疾病主檔:
經加密處理身分證證號、性別、生日、健保轉出日期、投保狀態、罹病日期、罹病年、罹病年齡、是否具有共病症疾病*、Charlson共病指數、配對組別。
心血管疾病對照檔:
經加密處理身分證證號、性別、生日、健保轉出日期、投保狀態、罹病日期、罹病年、罹病年齡、是否具有共病症疾病*、Charlson共病指數、配對組別。
註:
1.「是否具有共病症疾病」判斷為罹病日期前一年門診2次(含)以上或住院至少1次,即為「有」。共病症疾病共19項,包含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充血性心臟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周邊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腦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失智症(Dementia)、慢性肺疾病(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風濕性疾病(Rheumatic disease)、消化性潰瘍病(Peptic ulcer disease)、輕度肝臟疾病(Mild liver disease)、無慢性病發心血管疾病(Diabetes without chronic complication)、伴有慢性併發症的心血管疾病(Diabetes with chronic complication)、偏癱或截癱(Hemiplegia or paraplegia)、腎臟疾病(Renal disease)、任何惡性腫瘤,包括淋巴瘤和白血病,但不包括皮膚惡性腫瘤(Any malignancy, except malignant neoplasm of skin)、白血病(Leukemia)、淋巴瘤(Lymphoma)、中度或重度肝臟疾病(Moderate or severe liver disease)、轉移性實體瘤(Metastatic solid tumor)、愛滋病/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AIDS/HIV) ,詳細ICD-10-CM請參考資料庫使用手冊之附錄-2。。
2. Charlson共病指數(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依照疾病對應之權重計算個案CCI,詳細內容請參考資料庫使用手冊之附錄-2。
檢驗檢查檔:
經加密處理身分證證號、採檢/實際檢查日期時間、醫事機構代碼編號、醫令代碼、檢驗方法、參考值、檢驗項目名稱、檢驗報告結果值、單位、標準化檢驗名稱、標準化單位、換算因子、轉換後單位、標準化後檢驗結果、採檢/實際檢查年份、是否為住院期間檢驗。
註:「檢驗檢查檔」資料年份為2016-2022年
運用方向(Application Fields)
「心血管疾病主題式資料庫」可用於探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個案特徵等研究。資料庫中含蓋對照檔,可用來探討疾病組與對照組特徵差異,串聯死因統計檔則可探討罹病死亡風險等流行病學相關研究,此外,涵蓋檢驗檢查檔可探討生化數值變化之相關性與變化趨勢,也可用於疾病預測模型之建立。
應用優勢與限制(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心血管疾病主題式資料庫」的建置為資料使用者節省資料檔案串聯、擷取與清理等繁瑣的前置作業,加速資料取用與數據分析效率。此外,資料庫涵蓋「檢驗檢查」資料,且經過標準化整理,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更豐富資訊。不過「心血管疾病主題式資料庫」是新建立資料庫,尚未有研究人員申請使用,歡迎對心血管疾病感興趣研究人員多加運用。
為遵守相關法規,本資料檔案之使用與分析必須在至全民健康保險保險人資訊整合應用服務中心指定之獨立作業區方能進行,分析結果攜出也必須符合資科中心之規範。
資料取用申請方式(Data Resource Access)
資料申請者請備妥申請使用資料相關文件,郵寄至「全民健康保險保險人資訊整合應用服務中心」,收件地址:(100) 臺北市中正區公園路15-1號2樓、收件單位:「全民健康保險保險人資訊整合應用服務中心」。
需準備文件包含:「使用資料申請單」、「使用資料保密切結書」、「使用資料聲明書」、「需求欄位勾選表」及「使用合約書(二份)」,並檢附IRB證明文件資料。
詳細說明請參考「全民健康保險保險人資訊整合應用服務中心」申請程序簡介:https://www.nhi.gov.tw/ch/cp-18252-218c9-3958-1.html
上述申請相關表單下載連結:https://www.nhi.gov.tw/ch/cp-18257-a5734-3962-1.html